玉山國家公園

玉山國家公園區域範圍橫跨台灣兩大山脈:玉山山脈主要山地與中央山脈南段山地,轄區內屬於台灣百岳的名峰林立,總計共有三十座。其中,屬玉山山脈者有十一座,屬中央山脈者有十九座。

玉山主峰地標

左:民國14年(大正14年)興建於玉山頂之神社。      中:民國50年佇立於玉山頂的于右任銅像。          右:民國87年玉山主峰基石成為玉山頂的新地標。

太魯閣台地

太魯閣國家公園行政管理所在地。

早期太魯閣國家公園峽口

左:民國24年(昭和10年)太魯閣峽口貌。右:民國49年太魯閣峽口新貌。

金門國家公園

金門傳統建築代表:水頭村得月樓建築群。

2015年1月25日 星期日

太魯閣大事紀 太魯閣國家公園沿革史

太魯閣國家公園的規劃設立,始於日治時期(民國26年),日本官方以正式劃設「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面積達270,000公頃,範圍包含奇萊山、南湖大山、合歡山、雪山、大霸尖山、立霧溪流域,惜因太平洋戰爭爆發中止。

民國61年「國家公園法」公布實施,同時選定次區為第一座成立的國家公園。民國68年行政院核定「臺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將太魯閣地區、中橫公路、大禹嶺、合歡山及蘇花公路指定為國家公園及國家道路公園。民國71年行政院頒發「觀光資源開發計畫」,指示內政部營建署著手調查規劃太魯閣國家公園,經專家學者及有關單位深入全區實地踏勘,將獲致結論及太魯閣國家公園區域的預定範圍送交至內政部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審議,於民國73年4月報奉行政院院會核定通過,同年5月公告生效,成為臺灣第四座國家公園。其範圍包括:立霧溪峽谷、清水斷崖、清水山、南湖大山、閂山、合歡群峰、奇萊連峰、太魯閣大山、新城山等。

而後經過多次的審議與協調,達成立霧溪水力發電計畫與崇德工業區不宜在國家公園區域中發展的定論,於民國75年完成計畫草案,同年報奉行政院會通過,並於11月成立管理處,成為臺灣第四座國家公園,首任處長為徐國士。民國77年5月太魯閣國家公園警察隊相繼成立。

更多太魯閣國家公園沿革史詳細相關請至:

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

雪霸國家公園 2013森林之心--泰雅服裝秀:色‧舞‧繞—泰雅傳統暨現代服飾發表會

在泰雅族傳說中,泰雅女子必須具備織布技巧及堅守貞操,才能在臉上紋面,死後才能通過彩虹橋,進入祖靈應許的安息地,由此可看出織布對於泰雅女子之重要性。在沒有文字,口傳的文化背景下,泰雅族人運用精湛織布技藝,記錄族群的歷史和記憶,不同的區域編織出不同的圖紋,透過傳統服飾織物傳遞著古老的文化。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長久以來致力推廣泰雅族文化,2010年起結合周邊的原住民族團隊,在園區辦理以「森林之心」為名的泰雅傳統服飾與創新服裝發表會,展現多樣性的文化、生態、環保和產業,並藉此與泰雅族的部落社會、文化、經濟和生活密切結合,開啟國家公園與部落合作的新思維。

雪霸國家公園與野桐工坊第3度合作,於雪霸國家公園汶水遊客中心辦理此次服飾發表會。以泰雅族南澳群-「桃紅、寶藍、紫、綠」作為此次服裝秀主要色調,搭配泰雅菱形紋及山行紋,透過織作將圖紋、色彩與形式進行創新,建立了一種特殊傳達的網路,此次更將平台開放,邀請排灣族及kanaknavu服裝設計師的傳統及創新服飾一同發表並結合泰雅族的古調以吟唱的方式表現口傳歷史及古訓,將傳統服飾與古調結合,實踐泰雅族古老傳統美感蘊底。 此服裝發表共有六個系列130套服飾,其中包含以歌舞劇形式發表:一、『泰雅人的一生˙永恆的情緣』展演泰雅人傳統歌舞劇,重現消失近半世紀的泰雅族傳統服飾不同生命階段的表現。二、『樸實、堆疊』是一系列運用苧麻的材料及羊毛氈材料搭配製作出傳統圖案,以堆疊形成現代的飾品搭配出。三、『鑲嵌、傳統』運用傳統圖紋織帶、貝珠,將傳統鑲嵌入現代服飾,轉化為具有泰雅風情的時尚作品。四、『圖紋、訊息』運用傳統圖紋,經過解構與組合,形成新的圖紋美感表達。五、『心靈、美感』藉由現代的設計重新將傳統織布的溫度及手感帶入現代設計。第六是邀請排灣族與kanaknavu的設計師和族人一同參與此次的發表,希望能將此一平台逐步形成原住民服飾發表的共同舞台。

更多有關森林之心--泰雅服裝秀詳細相關請至:http://npda.cpami.gov.tw/tab8/web8_page2.php?park=E&ct=527

2015年1月8日 星期四

東沙環礁公園之陸域

東沙群島的主體是一個直徑約25公里,面積約5萬公頃,近乎圓形的環礁,其面積之大及形狀之圓,為全球各區域之環礁所僅見,該環礁是我國海域中惟一的環礁地景,屬世界級的珍貴自然資產。東沙島面積約174公頃,周圍海岸線長約8,000公尺,為南海諸島中最大的島嶼。全區地勢低平,最高處海拔僅約7.8公尺,環抱一處面積約64公頃之潟湖。

        東沙島是由珊瑚及貝類等生物碎屑堆積組成,為許多熱帶植物分布的北界。島上植物經多次調查,目前已知有210種植物,大多為泛熱帶性的種類,其中原生植物約有104種,原生植物中之白避霜花、橙花破布子及海人樹等在台灣無分布記錄。草海桐是島上分布最廣的灌叢。鳥類調查至2009年止,已有231種,以候鳥為主。哺乳類動物有東亞家蝠、家鼷鼠與大鼠;兩棲及爬蟲類則僅有盲蛇、蠍虎;大型甲殼類動物有3科10種,最常見且體型最大的陸蟹為凶狠圓軸蟹;軟體動物有13科26種,體型最大且數量最多的是非洲大蝸牛;昆蟲則有186種,而數量最多的蝴蝶則是幻紫斑蝶海南亞種;蜘蛛有11種,其中跳蜘蛛科為東沙島上數量最多的物種,另有著細長大螯和全身黑褐色斑點為其特徵的斑點蠍,在台灣僅分布於東沙島和太平島。

附上一部能夠讓大家更了解東沙環礁公園之陸域的影片介紹,請大家欣賞:



2015年1月6日 星期二

玉山國家公園 瓦拉米地區、楠梓仙溪變更生態保護區歷程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為配合國土復育策略方案之執行,並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與資源永續利用,近年來積極投入生態保育研究及調查等工作,相關研究調查。

顯示園區生態資源豐富,具有學術研究等多項價值,亟須加以保護。另依國家公園計畫通盤檢討作業要點規定,遊憩區如未依限開發利用,應予以檢討改劃為適當分區或用地別,爰有將部分一般管制區及遊憩區土地變更為生態保護區之議。

本次提案辦理專案變更範圍有楠梓仙溪林道沿線由一般管制區變更為生態保護區、梅蘭遊憩區變更為生態保護區、瓦拉米地區日治八通關越道由特別景觀區變更為生態保護區及大分遊憩區變更為生態保護區,變更面積達3,530公頃,專案變更計畫書經內政部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95年12月26日第70次委員會完成審議,俟確認無適用原住民族基本法相關規定應辦事項後,依程序報請行政院核定公告。本項成就乃是繼89年內政部公告瓦拉米地區6,412多公頃土地變更為生態保護區後又一次重大成就,有助於推展及提升玉山園區生態資源之經營管理成效。


玉山國家公園─瓦拉米步道

玉山國家公園-瓦拉米步道-佳心
相關影音連結:http://youtu.be/BHMGgonNzTA